中国是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目前,中国正在相关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努力迈向疫苗研发和生产强国。 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国药学会等主办的“第二届健康科技高峰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疫苗生产研发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和企业家从关键技术、产品开发、推广应用、政策法规等方面,对疫苗研究的重点与方向进行了研讨。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表示,随着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和一些老传染性疾病的死灰复燃,人类防病意识也逐渐强化,人们期待着有更多的、高质量的新型疫苗问世,并希望进一步改进现有疫苗的质量,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人用疫苗是中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四个科技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是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据王宏广介绍,中国已是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最大使用国,共有疫苗生产企业43家,可以生产预防26种传染病的41种疫苗,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中国疫苗市场增长迅速,尤其是2003年SARS爆发后,每年以平均15%的速度递增,目前市场规模达到50亿元左右。虽然中国疫苗产业在疫苗品种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但在某些疫苗品种的产能、关键生产工艺、部分疫苗的质量上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中国许多疫苗品种的产能严重不足,生产技术急需提升。比如,中国每年需百白破疫苗6400万人份,麻-风-腮疫苗3200万人份,目前中国每年仅能生产百白破疫苗1800万人份,麻-风-腮疫苗600万人份。 王宏广说,近年来中国扩大了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为中国疫苗产品开拓更大市场提供了历史机遇。” 据介绍,中国近年高度重视疫苗的生产和研发工作。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在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计划中,对疫苗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都做出了重点安排。已经启动的863计划“疫苗与抗体工程”重大项目安排了约2亿元国拨经费用于支持疫苗研究开发。此外,针对重大传统疫苗生产和质量技术提升的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疫苗关键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也即将启动,经费投入约6000万元。 目前中国在传统疫苗的技术提升、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等品种的开发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包括艾滋病疫苗在内的一批新型疫苗正在开展临床研究,幽门螺杆菌疫苗等产品完成临床研究、正在申请上市,一大批处于临床前研究的疫苗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乙型脑炎疫苗和流感裂解疫苗、狂犬病疫苗已经走向国际市场,其中中国自主研发的乙型脑炎疫苗正在争取世卫组织的GMP预认证。 王宏广说:“相信经过各方努力,中国疫苗研究与产业一定会迎来跨越性的大发展,最终由疫苗的生产和使用大国迈向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强国。” (200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