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众多、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医疗资源缺乏、药品进口依赖高的区域共性将为我国药企进军该地区市场形成先天性利好
在人口增长、收入水平提升,以及医疗开支不断增加等因素的带动下,医疗保健行业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市场。2009年,美国的医疗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据普华永道公司预测,至2020年该数字将增长到20%。与此相比,在中东和北非地区(MENA)的医疗保健市场相对较小且欠发达。2009年,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医疗保健支出占GDP的4.3%(约为660亿美元),人均消费315美元。其中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医疗保健支出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8%(约350亿美元),人均消费913美元,该地区医疗保健费用主要由国家政府支出,比例约为70%。
但目前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医疗保健市场都面临同一个共性:人口众多,人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缺少医疗保健设施,医护专业人员短缺等。随着上述国家对强制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公私合营的逐步放开以及医疗保健领域私有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该市场的开发潜力将进一步呈现。
医疗资源匮乏 成本昂贵
虽然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但在医疗设施、专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中东和北非地区、海湾委员会国家对医疗保健的支出以及享有医疗保健的待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平均每万人享有26.1张病床,与发达国家相比,如英国33.8张/万人,美国31张/万人,估计目前该地区缺少近20万张病床。每万人享有18名医生,与英国每万人享有27名医生相比,目前至少缺少医生17.9万人。目前该地区专业的医护人员相对缺乏,比如牙医、护士、助产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每万人应享有3.5名牙医和28.4个护士)。中东和北非地区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金砖四国)相比,都有一定差距。
同时,治疗费用高是该地区的一大特点。一份报告中指出:在阿联酋做一个心脏搭桥手术需要4.4万美元,而在新加坡需要1.85万美元,泰国1.1万美元,而印度只需不到1万美元。中东和北非国家的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科学类、人文科学类专业,而医学和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非常少,导致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当匮乏,且医疗成本高。
人口激增 私营医疗大有可为
作为未来几年备受关注的医疗保健市场,中东和北非地区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医疗开支不断增加。2009年该地区的医疗保健支出总额为660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3%),预计到2015年该数字将达到1250亿美元。随着上述地区人口高速增长,人均寿命延长,以及人们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将推动这一数字达到顶峰。
在几大中东和北非地区医疗保健市场增长推动因素中,其中人口高速增长是第一大因素。目前该地区人口2.14亿,到2015年和2030年人口数量将分别增长到2.33亿和2.72亿。人均寿命较1980年相比,已经由52岁提高到现在的71岁。出生婴儿的死亡率也有原来的90%。降低到25%。。
第二,部分疾病患病率显著提升。比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患病率的提升,到2030年将会是现在的2倍,从现在的2260万人增加到5170万人。第三,民众渴望优质医疗服务的意识不断提升。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从海湾委员会国家的人口受教育比例情况看,卡塔尔为首,受教育比例为94.7%,而利比亚在北非国家中为首达到88.9%。该地区的人均收入也从2000年的3217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8217美元。可以说人口素质和收入的提高都必将推动该地区的医疗体系和服务建设。此外,一些国家还采取了保险制度。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布扎比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相关法律的出台也进一步推动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很多海湾委员国家也计划推行让外籍人士购买强制医疗保险的计划。
由于中东和北非国家人民的医疗保健费用主要由国家承担,因此,在该地区私营医疗市场相对不发达。沙特阿拉伯作为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政府通过卫生部支付的医疗费用占到68%,阿尔及利亚政府在医疗上的开支高达86%,卡塔尔为80%,科威特为76%,阿曼为76%。麦肯锡公司的报告中表明,现在也有一些国家政府试图通过公私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的模式来进行医疗保健服务,目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克利夫兰诊所就在尝试这种合作模式。该合作模式有5大好处,一是资金充足;二是能够提供该行业最佳的合作方式;三是技术不断改进;四是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五是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这种模式不但有效减少了政府医疗开支,还为私人股权投资等交易提供机会。从2005年开始,阿联酋的6个公司已经从中实现了4.533亿美元的交易额。除了医院、诊断中心,药房也是私营股权投资的好去处,诊断中心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包括X光、CT核磁共振、超声及人体结构功能信息可视化等服务。这些中心还提供病理检验,血液检测,用于医生检测诊断的报告,监测和治疗疾病和其他医疗服务;同时,也可进行药物不良反应检测和评估;此外,他们还提供非处方药和营养补充剂。在过去的几年中,药店的定义已扩大到包括化妆品、方便食品和各式各样的一般商品。
目前,海湾委员会国家有109个的医疗保健基础设施项目正在进行。其中,沙特阿拉伯56个,阿联酋24个,科威特17个,卡塔尔、阿曼和巴林共12个。主要项目有:卡塔尔23亿美元的锡德拉医疗和研究中心,阿联酋19亿美元的克利夫兰诊所,沙特阿拉伯的4亿美元的大学医学城和科威特12亿美元的贾比尔•艾哈迈德• 萨巴赫医院等项目。
药品需求强 进口依赖程度高
在BMI最近的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GCC)医药市场的分析中指出,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是该地区最大的药品消费国,到2014年分别达到38亿美元和27亿美元。阿尔及利亚、伊朗、埃及继沙特和阿联酋先后成为该地区最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医药市场。2010年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药品消费总额56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10亿美元。该地区的医药工业产能不足,制药能力落后,只有摩洛哥拥有较强的药品生产能力,能满足国内需求的80%,其余国家的药品长期依赖进口,最大的药品进口国——沙特2008年进口药品高达25亿美元。2002年,当印度已经有超过2万家药品生产厂的时候,该地区仅有35家生产厂。2010年进口的药品主要来自欧洲、美国和亚洲国家。据IMS统计,销售最好的药品主要有扑热息痛制剂、普洛芬片、阿斯匹林片等。
最大的本土制药企业SPIMACO(沙特阿拉伯)和Julphar(阿联酋)占有不到10%的市场份额。专利药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近几年仿制药的需求快速增长,预计中东与北非地区的仿制药份额将从现在的5.6%增长到9%,专利药的市场份额会从现在的75%减少到69%。
该地区的药品市场长期被跨国医药企业垄断,包括雅培、诺华、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强生公司、辉瑞。印度和日本合资成立的公司Ranbaxy是打入沙特市场的第一家印度公司。世界一些跨国制药公司在开拓该地区市场一般采用4种战略:一是以创新为动力,用专利产品进军新兴市场;二是扩大专利产品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三是集中目标,将产品集中打入目标市场,并且有选择性地扩大其市场;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动力,对有需求的新兴市场大范围、高强度地扩张进入。
对华贸易小 商机待挖掘
中东和北非市场对于我国的制药企业来说还比较陌生,目前我国与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国家的医药贸易额不大,以我国出口为主,但增长迅速。2011年进出口总额17.1亿美元,同比增长44.57%,其中我出口15.2亿美元,同比增长39.52%,主要以西药原料和医疗器械为主。以色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是我出口前三个市场,且增速迅猛。
该地区最需要的原料药是各种头孢与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是,一些富裕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等国正在大力发展本国的国民医疗事业。近几年,全球经济环境不容乐观,我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极具吸引力,今年上海的CPhi原料药展,摩洛哥、阿联酋、苏丹等国的参观商较往年明显增多。
此外,这些中东国家的药品进口门槛很高,我国西成药很难进入,但是医疗器械有一定的开拓潜力,尤其是目前该地区医疗资源匮乏,这都为我国大型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医用耗材出口带来巨大商机,我国自行研制的彩色多普B超和中外合资生产的X成像仪等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在中东将有新的市场机遇。另外,加强人才交流和培训,尤其在中医专业培训方面也可以成为双方的合作领域,以此弥补该地区医生和专业医护人员的缺失。